点“污”成“净”让尾水成清流

发布时间:2024-07-11

酷暑来临,天蓝如洗。在南通如东省沿海集团所属凌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塘口,曝气机正源源不断向水中注氧,水花翻涌,池水清澈。

省沿海集团凌洋公司现有1万余亩养殖水面,其中有4000余亩养殖南美白对虾,在肩负长三角地区农副产品保供的同时,也面临养殖尾水制约环境的重要问题。省沿海集团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好省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坚决扛起国企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在省有关部门指导和2019年以来对凌洋公司连续进行2年的养殖尾水监测基础上,2021年8月研究制定养殖尾水治理计划和行动方案,组建工作团队,明确治理措施,落实项目资金,统筹人力、物资、技术各项要素保障,为推进片区养殖尾水治理做好支撑。

“我们先期采用了‘三池两坝’尾水处理技术方案中的部分措施,结果不太理想。”省沿海集团凌洋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建华说,“集团专班研究形成了EPC项目实施模式,我们先后投入800余万元,因地制宜探索应用治理技术,采取扎实举措推进项目实施,项目于2023年6月顺利验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022年7月,省沿海集团实施尾水治理先导工程,对区内3条排水中沟进行清淤,同时,同步拓宽扩容增加水体蓄容量,很快消解了部分水体内源污染,加速水体中污染物的降解,大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在鲜有参考案例的情况下,省沿海集团尾水治理项目团队“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根据实地走访情况,明确将治理项目分为包含尾水处理关键技术和常规水利工程两方面。

省沿海集团综合专家评审意见,结合凌洋公司实际情况,最终决定采用“微生物+三水共治”工艺技术,通过多种功能性微生物菌种和纳米活性氧推流曝气设备共同作用,重构稳定和长期有效的水体自净生态系统。同时,通过实施配套工程对尾水进行收集、存储,再通过尾水集中处理系统完成水质净化,实现达标排放,达到了预期成效。

经过养殖尾水治理先导工程和微生物治理,养殖尾水排放指数总氮常年稳定在2.5—4mg/L之间,高锰酸盐指数15—17mg/L,总磷0.2—0.4mg/L,实时监测数据远好于规定的尾水排放二级标准。如今,省沿海集团凌洋公司养殖尾水已经全部实现了达标排放,成为南通地区首个完成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排口备案的农业企业。

养殖尾水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如何让水质持续保持好状态?构建绿色、生态、减排的养殖结构,建立养殖尾水处理长效机制是关键。

一年多来,省沿海集团凌洋公司在生态净化区投放了近1万尾花白鲢,河面布设了水花生,河道布设了治理系统悬浮式模块和微纳米推流曝气设备。除加强日常管控、设备维护、定期清淤以外,省沿海集团认真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结合集团第二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建设“绿色沿海”“智碳沿海”的目标,积极拓展养殖转型,推动渔业绿色循环发展。

省沿海集团在不改变原有土地状况和生产方式的前提下叠加清洁能源综合开发,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和综合开发利用质效,充分利用这片鱼塘正在建设实施6700余亩渔光互补项目,研究确定了低密度养殖方案,养殖全过程充分考虑达标排放,按照“智慧渔业”“健康渔业”“生态渔业”理念进行渔业基础设施设计,构建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产业升级新模式,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数据显示,去年3月省沿海集团凌洋公司养殖尾水治理项目实施以来,通过安装在排口端与环保部门联网的24小时在线监测系统显示,所有水质指标监控稳定。截至目前,连续监测指标及送检结果均符合《江苏省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