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螺文蛤苗种
泥螺文蛤放流
近日,江苏省蒋家沙竹根沙(以下简称“两沙”)泥螺文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迎来了2014年首批贝类资源增殖放流活动,160万只文蛤种贝撒向这里广袤的滩涂。
江苏省“两沙”泥螺文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始建于2007年,地处南通市与盐城市海域交界处,是首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之一,保护区的建立旨在修复区域内日益衰竭的贝类渔业资源,构建和谐的海洋生态文明。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作为保护区管理单位,自2007年开始连续七年组织实施贝类资源增殖放流,累计投放文蛤、四角蛤蜊、大竹蛏、西施舌等贝类苗种近6亿粒。
文蛤素有“天下第一鲜”的美誉,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极具经济价值,是江苏沿海重要的贝类资源之一,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海产品之一。调查显示,连续多年的文蛤种贝放流,促进了保护区内文蛤种群的自然生长和繁殖。文蛤资源的逐年修复,带动了周边文蛤养殖业、捕捞业的发展,有力充实了渔民的钱袋子,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
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副指挥魏建国、专职纪检员沈成平和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汤建华共同参与了此次放流工作。经验收确认,本次共计放流平均壳长大于4.0厘米的文蛤种贝159.86万只,其中1%的文蛤表面经过磨砂处理并采用蓝色标记,以便实施跟踪评估工作。本次文蛤种贝的海上投放首次采用干播法与湿播法相结合,结果显示文蛤活性得到了有效保障,钻沙成活率极高,这一放流方法对今后的贝类放流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据悉,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将会在下半年继续在保护区内组织实施四角蛤蜊、大竹蛏等贝类苗种的放流工作。(文/摄:陈栋)
来源:江苏省海洋与渔业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