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吴永生马国兴戴跃华
走进充满活力的海门港新区,就会被这里如火如荼的发展所感染:一类开放口岸成功获批,国际海产品贸易中心、东灶新河江海河联运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总投资超10亿元的海底光缆、德晋包装材料等一批大项目纷纷集聚……
一位曾在海门工作过的老领导参观海门港新区之后,感慨万千,昔日的小渔港,如今已经成为海门最具潜力、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海门港新区作为海门建设江苏沿海先行城市的前沿阵地,牢牢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南通陆海统筹等发展战略带来的巨大机遇,以创新的理念建设港城,以创新举措发展产业,尤其是行政区划调整,海门港新区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大,推进“一城五中心”的力度更大,一个充满活力的魅力港城、实力园区正在加速崛起。今年1至8月份,海门港新区工业应税销售、入库税金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是海门乃至江苏沿海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面向大海,构筑大平台
大海,是大自然馈赠给海门的自然优势,面向大海,构筑发展大平台,港口、港产、港城联动开发,是海门沿海开发区的重中之重。沿海开发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海门市委市政府和海门港新区始终以建成港口开发为龙头,以创新的理念突破开发的一个个瓶颈,让众多的不可能变为现实,进而取得海门沿海开发区实实在在的发展实效。
拉长深水岸线,建设东方大港,是海门沿海开发创造性之举,他们充分抓住沿海滩涂围垦这个机遇,科学规划,科学利用,实现了造地和造岸线的“双赢效应”,建设了三个内挖式港池,并将内港池近岸岸线定在5万吨级通航能力上,让深水岸线从3.6公里一下子,拉长到25公里,还获得了3万亩的腹地资源,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最宝贵的土地资源。如今,南通沿海第一个5万吨级通用码头建成,并顺利开通了南通沿海第一条集装箱航线,去年货物吞吐量突破250万吨,今年将达到500万吨,同时,燕达重工码头、通光海缆码头等多个万吨级码头正在加紧建设。
江海河联运是海门放大沿海岸线资源的又一个创新之作。随着南通沿海第一个5万吨级通用码头竣工投运,海门市委市政府和海门港新区就着手规划建设东灶新河建设工程,将南黄海与通吕运河连接起来。这个大胆的构想得到了专家和南通、省领导的认可,目前东灶新河建设全面启动,套闸工程已经竣工。东灶新河的建设标志着海门深水大港走向海河江联运新时代,开启了南通乃至江苏沿海开发的新征程。
生态滨海新城是海门前瞻性思维之作。海门港新区在推进沿海开发中,始终坚持“一城五中心”,一个生态绿色之城呼之欲出。一个以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为龙头的长三角4a级目的地旅游景区正在加速打造,城市森林公园、张謇垦牧公园、海鲜一条街、渔港风情街、董竹君广场等特色旅游景点正在全面推进之中。“昔日垦区、今日园区、明日城区”是海门港新区人开发沿海的誓言,今天这一誓言正在变为现实,一座文化新城、旅游新城和生态新城正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逐步展示在世人面前。
面向上海,聚集大产业
面向上海,集聚大产业,是海门港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近两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海门港新区实施由“打基础、修跑道”向“聚产业、快见效”跨越,主攻大项目,培育大企业,让潜性优势迅速转化为显性优势。
海门港新区在发展产业中坚持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充分依托临港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海门港新区已成为大企业首选之地,在建、在手的央企、国企、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超过10家。美国泰森公司是第一个抢滩新区的世界500强企业,他们已在新区投资1亿美元,兴建了世界一流的肉鸡加工企业,去年应税销售突破18亿元。中石油、中建材、中交集团等多家央企纷纷登陆海门港新区。
近两年来,海门港新区以特色产业园区打造为载体,提升项目的集聚度。海工装备产业园、新能源模块装备产业园、机电产业园等一个个特色产业园加速打造。总投资20亿元的燕达重工,主要生产工业模块装置及组、部件等大型化工专用重型设备,从洽谈到竣工投产,不到一年时间。总投资15亿元的海底光缆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德晋包装材料项目加速推进,可可琳纳、科诺牧业机械、高科物流机械等超亿元项目纷纷竣工,一个现代化的工贸园区已经崛起。
在推进新项目建设的同时,海门高新区的一大批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以先进的技术装备、独特工艺、高端的新产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国内最大的高端再生胶生产基地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南通回力橡胶有限公司,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同行业中名声显赫,南回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最近该公司开发的国内首创的常温绿色再生胶连续生产技术通过省级专家鉴定,填补国内空白,今年该公司入库税金冲刺1亿元。铁锚电动工具公司不断加大技改投入,成为海门市最大的电动工具产品出口企业。作为海门第一个上市公司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通光集团在新区投资15亿元的海底光缆项目一期竣工投产。
面向创新,招引高人才
沿海开发区,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海门港新区在推进沿海开发进程中,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打造人才集聚平台,构筑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以人才的大集聚,推动产业的大发展,活力的大提升。
人才跟着平台走,海门港新区着力打造科技创业园,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文化创意为主导产业,引进海内外科研单位和高层次人才入园创新创业创造,加快构建特色区域创新创业创造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海门港新区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园。目前,该园区两栋科研楼已经竣工。该项目一方面承担着政府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职能,另一方面为海门港新区“创新创业创造”提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引擎。同时充分发挥江苏智源科技创业园、民意科技工业园等科创园的“科技孵化器”、“企业加速器”拉动作用。目前创业园已有吸引法国技术的腾盛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一批高科技企业入驻孵化。
海门港新区注重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新区企业参加市内外的人才交流和招聘活动,充分放大南黄海集团公司的平台优势,在南通以上等媒体上发布揽才公告,引进了一批具有高层次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目前,新区共汇聚了硕士以上学历人员100余名,其中,国家级重点人才3名,省级重点人才20多名。
在推进人才引进的同时,新区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实施产学研合联姻。新区和企业先后与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江苏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沿海开发研究基地等重点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科技信息平台等科技创新平台,为人才创业和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几年来,共有1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0多家省级或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在新区投资创业;通光集团、回力公司等企业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省级创新联盟等科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