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丰收的季节。环抱大江大海的长三角地区,一派繁忙景象。
在连云港,黄海开捕,盐场白胜雪;在南通,藕如凝脂,秋风吹蟹脚;宁波万艘艨艟出海捕捞;温州瓜果蔬菜阵阵飘香。
由北向南,长三角一片丰收盛景,沿长江东流向海,上海如一颗明珠镶嵌于江海之滨。
夜空,飞机经过长三角地区,可见城市稠密、灯火通明。面向全球,辐射亚太,这里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舞台。通江达海,机场公路密布,长三角地区连起中国广阔的经济腹地……
风从海上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1984年4月,上海、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这五个城市,被国家列入首批沿海对外开放的14个城市。
改革开放四十年,长三角地区破茧成蝶。
五城记:拼搏与创新共生
一条黄浦江,讲述着上海的变迁。江边的各色建筑,包容着这座城市的底蕴。
2014年10月,上海市浦江办印发《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2017年12月31日,历经多年努力,上海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的公共空间正式全线贯通,并向民众开放。
位于黄浦区的外滩是世界级的滨江空间,集中承载了上海开埠后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黄浦滨江的定位是在保留上海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再把上海的创新精神融入到滨江空间的设计中去。
城市风貌创新满足了人类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而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正是科技进步的不竭动力。
1958年,新中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在嘉定诞生;2018年3月,全国首张无人驾驶测试牌照在嘉定发出。更智能,更便捷,创新把出行与高科技紧密联系起来。
而嘉定全区拥有上海大众等整车和零部件企业300多家、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6个、研发机构100多家、汽车专业人才3万多名,已经成为全国单体城市中汽车产业规模最大、汽车产业链最完善、产业集聚最凸显的地区。
除了用技术变革与大胆尝试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还有人们的健康问题。
2011年,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横空出世,自主研发、生产全线高性能医学影像及放疗设备,并提供医疗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打破了核磁共振、分子影像等技术高度密集设备,被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3家跨国企业垄断的“GPS神话”。
目前,这家企业已向市场推出超过50款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个别技术实现世界范围内的首创和引领。
只有自主研发,才能在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和成本的持续下降上掌握主动权和自由度。努力创新,最终构成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上海。
上海的“北大门”——南通,则是最有希望成为江苏第四个加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数据显示,2017年,南通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50亿元,增长8%。
“跨江融合,接轨上海,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一直是南通发展的战略取向。”
经济发展,人才为先。近些年来,南通市大力弘扬“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吸引人才动作不断,江海英才计划、产业人才发展312行动计划等人才政策纷纷出炉。
中央创新区是南通积极策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打造扬子江城市群协同创新示范区和上海“北大门”的重要举措,也是南通培育现代产业创新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根据规划,这里将建设科创、文创、医学、会展“四大中心”,聚力创新、聚拢人才、聚焦产业,建设南通版“科创特区”。
2015年,当时还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研究生的彭冬,看到智慧建筑国际创业大赛的宣传以后带着自己的技术和团队来到南通。
彭冬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南通开发区为我们提供厂房、办公室、人才公寓,可免费使用3年,为创业人才提供购房补贴。我们7人团队中将有包括外籍教授在内的5人在南通定居。”
“跨江融合、接轨上海”是南通市未来五年的战略目标。而群英荟萃,将为南通的创新发展提供绝对的助力。
距上海近500公里外的连云港,四十年来也在悄然发生量变。
2017年,连云港市GDP总量2630亿元,增长7.5%,连云港港货物吞吐量居全国港口第20位。连云港要崛起,还需再突破。
连云港的发展到底“路在何方”?
中哈(连云港)物流中转基地作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落地的第一个经贸合作实体项目惊艳亮相。2017年6月8日,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仪式上,习近平主席说,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连云港港口规模一直不断扩展,港口航道由5万吨级浚深至30万吨级,万吨级泊位从5个增加到70个。货物吞吐量扩张至2.3亿吨,集装箱业务从零起步,攀升至472万标箱。
连云港,依山傍海、景色怡人。
1988年8月10日,连云港市云台山风景区成为被国务院批准确定的40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2005年以来,连云港市将建设“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纳入城市发展的三大定位。
2017年4月6日,连云港市下发《连云港市推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打造区域旅游新高地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培育文化旅游品牌。
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内刊《动态研究与决策建议》一文中写道,连云港未来需要真正发挥“一带一路”桥头堡的优势,把外向型经济做得更加风生水起。
用产业布局创新带动港城“后发先至”,连云港将在未来迎来又一个发展契机。
眼光转向浙江。
随着区域化经济发展的“城市竞争”中,浙江宁波也按下了“推进器”。
在浙江,两大副省级城市杭州和宁波是经济发展的“双子星”。2017年,杭州市GDP为12556.2亿元,宁波9846.9亿元,成为浙江省的冠亚军。
在长三角地区,城市星罗棋布,竞争日趋激烈,发展环境在变。为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不断尝试突破的宁波,其创新发展脉搏可归纳为融入联动、智慧智造与人文实业。
2016年6月初,国家发改委与住建部联合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宁波被定位为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
2016年7月,宁波杭州湾新区宣布全面启动沪甬合作示范区建设,随着“沪杭甬大湾区”概念受关注,宁波与杭州等城市的联系更紧密。
不仅如此,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发港之一,宁波也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发展超越的抓手。2017年9月,浙江省政府批复成立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
而宁波与杭州的密切关系,让我们也看到互联网是这个时代的伟大的工具。
杭州凭借众多互联网企业稳居浙江省内经济发展龙头宝座,宁波也要迎头赶上。2016年8月,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花落宁波,宁波制造业迎来重大机遇期。
2018年4月4日,宁波市政府与褚健教授团队等签约合作,共同建设“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系列项目。值得关注的是,宁波意图借此努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推动城市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与杭州的消费互联网共同成为浙江互联网领域的“双子星”。
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宁波千余年沉淀下来貌似“旧”的文化底蕴。
宁波立于海滨,有7000余年的河姆渡文化,也有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在这里联动形成的“海丝文化”。明清时期,王阳明、黄宗羲以浙东学术文化将宁波推上了传统文化的高地。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首提,“工商皆本”。在宁波,民营经济乃是最大的特色。
据宁波市委宣传部介绍,截至2017年底,宁波市累计实有内资企业332152户,注册资本(金)42660.26亿元;其中私营企业313056户,注册资本(金)36655亿元。累计实有个体工商户518495户,资金数额405.53亿元;累计实有外商投资企业9325户,投资总额985.18亿美元,注册资本602.84亿美元。
除了重商传统,宁波更广为人知的还有“象山渔村”。
象山渔村祖祖辈辈牧海耕鱼,从事渔业生产已有上千年历史,打造了生生不息的海洋渔业文化。一系列祭海仪式代表着渔民们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也是对生生不息的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9月16日上午,第二十一届中国(宁波象山)开渔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开船仪式在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的象山石浦港隆重举行。
象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来兴表示,经过二十年的精心打造,开渔节已经成为一个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海洋旅游节庆活动,成为象山展示地域形象的文化平台和重要载体,更增添了保护海洋,人海共荣的宏大主题。
浙江“第三城”——温州,其发展模式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
2017年,温州市GDP突破5453亿元,位列浙江省第三。民营经济强盛是温州特色。2017年底,温州全市在册市场主体90.2万户,其中企业22.3万户,民营经济对全市GDP贡献率超过80%。
温州在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探索过程中也遇到过坎坷。
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风波爆发,出现了部分企业破产、老板跑路的情况,引发了当地局部金融风险。受此影响,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双持续快速上升。
2012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确定了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等12项主要任务。
温州市金融办综合处处长周小娜表示,六年来年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以来,围绕四大体系来推进深化改革。目前,温州在促进金融服务实体方面成效显著,金融生态基本修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这与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初期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金改之初,一边是不良贷款余额节节攀高让银行不堪重负,另一边是受担保链(圈)影响步履维艰的企业,让温州地方政府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温州市金融办方面透露,温州组建了市、县两级企业金融风险处置办,平稳有序地处置企业风险;试点联合授信管理机制,实现贷款企业全覆盖,挤掉授信“水分”589亿元。目前,该机制已在全国推广。
此外,温州还推动400亿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逐步把民间借贷对经济金融的支持转到正规持牌金融机构对经济金融的支持。
还有,温州设立全国首批民营银行之一温州民商银行,全面步入“农商行”时代,累计发放贷款4225.6亿元。
风起于海上,长三角旌旗在望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发达的水系与丰饶的土地让它在中国的农业、手工业环境中独树一帜,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可观的城市群。
纵观全球,城市群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长三角首当其冲。
2008年9月,一份文件面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在中央文件写入了“泛长三角”。
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由来已久。从1992年建立长三角15个城市经济协作办主任联席会议制度算起,已走过26年。
3月6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一个重磅消息获得披露: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已经联合组建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三省一市派出的人员已到位,办公地点放在上海。
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非常关心和重视,明确要求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去年12月,上海党政代表团就已专门到安徽、江苏、浙江去了一趟,考察学习,商谈长三角合作发展。
3月19日,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在《解放日报》发表名为《世界级城市群,需要世界级“想象力”》的文章提到,“可以推动三省一市产权交易所深度联手,通过相互持股,形成一体化的产权市场。可以共同组建长三角联合科技银行、联合创投基金、科创联盟等,支撑长三角创新转型。可以在上海产业园区与长三角各地园区合作的基础上,在沪苏浙邻界区域探索设立长三角联合发展园区,进行‘捆绑式’共建共享。三省一市可以联合打造‘四条走廊’,结合沿海铁路和上海组合港建设,以及海洋强国战略,辐射南北,建设成为一条重要的沿海发展轴。”
在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张兆安也谈到,长期以来,通过市场和行政力量的合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仅取得了明显进展,而且综合竟争力显著提升。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上海挂牌成立,这充分表明,长三角站在了新时代,确立了新方位,迈出了新步伐;也说明在制度合作和体制机制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对于解决一些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会有很大的推动。
同是3月,据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官网消息,该研究所特邀了一批沪上知名专家学者专题研讨“长三角一体化新趋势”,就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创新长三角区域包容性发展、完善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推动跨区域城市群间协调联动、打破区域内行政壁垒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探讨。
上海市社联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王战教授指出,长三角一体化确立新路径、建立新机制是本届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长三角一体化首先是湾区城市即临海、临江、临港城市在港口、机场、旅游、服务等领域的一体化,而一体化城市建设务必落到项目上去,就上海而言,包括崇明生态岛、大虹桥商务区以及张江科学城建设等项目,从而引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确立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核心位置。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阮青认为,由三省一市人员组成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设立,虽说是三省一市新一轮合作机制建立进程中的一小步,但却应该被看做是长三角一体化工作迈出的一大步。
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区域合作处处长程建新认为,在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上海要敢于站出来发挥龙头作用,同时也要放下身段,积极推进对接协同项目。
“长三角一体化的新趋势之一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湛教授提出,要以共建一体化战略项目推进区域一体化进入新阶段,探索建立财政与税收共享机制,打破行政壁垒,超越行政区划,形成以经济功能和经济社会联系为主的长三角一体化新格局。
今年5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在出席“上海民建浦江论坛”时谈到:“长三角已经成为国家沿海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T’形布局的关键区域。”
位于长三角的沪苏浙皖四省市虽然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但这片发展的热土早已让彼此紧密相连。四省市不仅地缘相近,而且人缘相亲,文化传统上也非常接近。今年,长三角还计划建成投产、新建17个铁路项目,兄弟省市不断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拥抱、融入上海,风起海上,这股力量将成为长三角土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如何搞好这个“大合唱”?
在6月1日举行的2018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有了答案。
会议指出,上海要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要“各扬所长”,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努力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会议期间,有关方面就组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5G先试先用、环保领域信用联合奖惩、打通省际断头路、共建G60科创走廊、推进“人工智能+法院”、申宁杭合四城轨交扫码便捷通行、推进“互联网+”医联体、协同做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保障工作、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集群联动、建立协同优势产业基金等一批合作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
风从海上来,改革正当时。四十年来,长三角五城发展有目共睹,且各自走出了有特色的发展道路。转型发展,改革不止步。这五座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未来将再做突破、再做发展。
(来源:澎湃新闻网)